前不久,某雜志發表了一篇文章,內容大致是大學畢業生已經很難找到工作,原因是他們原本能得到的工作已經被AI占有了。與此同時,知名大公司的CEO表示,他們曾經有7000多名員工,到去年減少到5000人,現在只有3600人,到夏天結束時,由于AI的使用,他們的員工將減少到3000人。全球各地眾多企業正在采取大規模裁員行動,因為AI已經能取代大量重復的、機械性的工作,例如流水線工人、數據錄入員、初級客服等。一股失業潮正在全球蔓延。盡管人們常常抱怨工作辛苦,但是工作能讓人既有基本生活保障,還能有奮斗目標,通過勞動體現自我價值。如果AI能讓一切更高效,取代大多數工作,或者讓人借助AI完成很多人的工作,我們該怎么辦?
從ChatGPT到DeepSeek,人工智能(AI)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重塑世界競爭格局,人工智能+的概念深入人心,深刻改變著全球經濟結構、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乃至國家治理模式。因此當DeepSeek融入千行百業,當機器人逐步替代傳統人工崗位,當教育被新興技術重塑,人才的成長與培養勢必要重新思考。
八維職業學校在職業教育領域深耕29載,緊隨國家發展,在2025年重磅推出20.1課程體系。八維職業學校課程體系押對教育部懷進鵬部長在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上,作題為"創新賦能未來 技能塑造人生 攜手推動全球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主旨報告中"五個面向"的大題。
以"四階項目"全鏈路深化對接技術標準。20.1課程體系的目標是助力學生實現"全員兩萬薪",想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培養學生的工作經驗,工作經驗是干出來的,而不是純粹學出來的。工作經驗如何獲取,最基礎就是做項目,從專業四開始到實訓二,"十個月全項目課程"。因此,20.1課程體系通過建立"專業人才靶向培養體系"、"2萬薪崗位能力模型"、"專業碎片化+專高模塊化+實訓標準化"來持續拔高學生"兩萬薪"崗位所需能力。通過做項目提升項目經驗,把項目流程、項目意識、項目標準置入"講練測"全周期,全面實現從"學生"到"工程師"的角色轉變;從"學會知識點"到"實現線上交付"的成果轉變,從"上課"到"做項目"的形式轉變。
八維每一位學生的優質就業都離不開老師們的全力托舉以及教學模式的精心打造。面對全球經濟下行,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就業市場供需失衡等外部不良就業環境,八維穩扎穩打,以創新為基石,拼盡全力,想盡方法,用盡資源,只為讓每一名學生學到真技能、拿到名企Offer,實現優質就業。為此,八維在29年的發展歷程中,每年根據外界環境變化,不斷優化、調整課程體系,升級、完善實訓項目庫。從優化專業課程,讓理論學習緊密貼合時代需求與職業導向,到重視技能落地,為學生創造豐富的實訓機會,讓他們在實戰中錘煉本領;再到深入企業調研崗位需求,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開展職業規劃指導,助力學生明晰職業方向。
十個月全項目全鏈路的打通,從專業四五,到專高一二、專高三四,以及專高六,實訓一、實訓二完整的做滿四個階段的項目,深化對接工作標準,技術標準。八維職業學校的教育理念是"人人皆可高效快樂成才"。"人人"就是要做到有教無類,關注到每個學生,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就業目標,做到保底不低 10000 以上,高薪 20000上不封頂。達成"人人",需要做到關鍵三點,崗位能力模型可量化、過程可監控、后20%保底學生可及時糾錯,盡可能用工具賦能"人人"。崗位能力模型可量化。在20.1課程體系中,八維職業學校通過走訪、調研各大企業,清晰的了解到了高薪崗位的能力要求,制作出了崗位能力模型。能力模型將每個實訓項目中的"保薪點"、"提薪點"清晰地標注出來,而想要實現"人人成才"就需要讓每個學生都掌握"保薪點"、"提薪點"。八維職業學校通過對接企業真實項目,讓學生獨立上手操作項目,以企業項目標準為要求,真實工作、真實產出,形成"崗位能力成長檔案",以此幫助學生挖掘潛能、找準定位、發揮特長;直面短板、修復短板、全面發展、全面提升。
從帶領學生深入產業一線研學,洞察行業風口;再到升級、豐富實訓項目庫,緊跟國家發展步伐,緊扣社會、行業發展趨勢。在此期間,榮獲2個發明專利證書,43個項目成功獲得軟件著作權,建設出了涵蓋眾多熱門實訓項目,能夠對標國家標準化的龐大實訓項目庫。以此讓學生們參與、了解真實項目開發,獲得真實職場環境感受,將理論知識充分落地,精進實戰技能、錘煉團隊協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深入理解實訓項目內容,標準化實訓,技能更權威。這些實訓項目不僅幫助學生開拓視野,還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積累了寶貴經驗。在復雜多變的就業形勢中,八維教育始終堅守初心、砥礪前行,為更多學子點燃優質就業夢想,為更多家庭帶來希望!